欢迎来到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单位登录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官网
所在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联盟动态

路线图3.0充电专题技术研讨会在无锡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29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24年11月2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承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以下简称“路线图3.0”)“车能互动-充电基础设施”专题技术研讨会在无锡顺利召开。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向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化中心产业技术部部长曲婧瑶、充电专题组组长邵浙海、副组长王丽芳、黄学良,以及来自行业、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80余位专家及企业代表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合影

研讨会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充电专题组组长邵浙海主持。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充电专题组组长 邵浙海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向超进行了致辞。他首先对参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紧扣时代脉搏,抢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设施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在车网互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投运了国网经营区内规模最大的车网互动验证基地。他希望无锡供电公司能与行业专家学者、行业同仁携手共进,共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最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 李向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部部长曲婧瑶进行了致辞。她指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3.0自研编以来,得到了参编单位及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学会真诚的表示感谢。“车能互动-充电基础设施”专题作为路线图3.0新能源技术群四大专题之一,研究成果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近些年,充电产业迅猛发展,正加速向居住区、高速服务区、公路沿线、县乡等范围持续延伸。展望未来5-15年,电动汽车充电将继续呈现技术模式的多样化,将与交通网、可再生能源融合,并向高效化、高安全、智能化以及与智慧城市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希望与会专家,在政府引导和社会推动下,丰富车能互动技术内容,科学研判核心技术方向发展,共同做好路线图3.0“车能互动-充电基础设施”专题修订研编工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部部长 曲婧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化中心研究员胡进永代表充电专题组,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充电专题修订进展情况,主要对专题组近一年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回顾,并对各个阶段成果进行概要介绍,包含从专题专家研编团队组建,专题及领域路线图3.0技术架构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现状和趋势研判,关键指标制定和依据分析,目前进入最终书稿编制阶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部研究员 胡进永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丽芳介绍了智能充电技术领域充电基础技术、大功率超充及兆瓦充电技术、换电技术、自动充电技术等技术方向关键指标、发展目标及指标制定依据,并对技术现状评估、技术创新需求及路线图综合分析等报告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探讨。与会专家对智能充电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包括充电电压等级制定阶段性指标、超大功率3000A目标值和实现阶段是否恰当,超快充电池加热速率指标必要性,并提出自动充电技术和充储协同技术的指标及创新技术需求有待完善。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王丽芳

东南大学教授黄学良介绍了车能互动技术领域现状评估、创新需求及综合分析报告编写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车网互动响应时间、绿电消纳量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围绕车网互动灵活资源调节功率目标值,V2G未来充电桩占比目标值严谨性定义与目标可行性进行研讨论证,车端的发展指标如何协同体现,交流V2G可行性、充放电效率及响应时间目标值提出相关建议。

东南大学教授 黄学良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韩雪冰介绍了充电安全与监测技术的关键指标、发展目标及指标制定依据,分析了充电安全存在的共性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重点对电池安全检测、充电设备故障检测、光储充能源补给站安全预警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会专家对充电安全预警准确率目标值、事故风险率目标值、具备检测功能充电桩普及率目标值等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 韩雪冰

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傅晶介绍了云平台大数据技术领域研究内容、总目标、关键指标参数及制定依据。与会专家讨论了通感智算支撑技术、V2G-PKI共性技术、数字孪生技术、车能互动产业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对车桩云网全栈互联互通率目标值、证书装载率目标值及计算方法、车桩互认占比目标值是否恰当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平台总监 傅晶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张宝强介绍了车能互动场景融合技术重点研究内容,包括充电场景分类、充电场站规划、充电标准体系建设、能碳核算与计量技术;重点对面向2040发展愿景、目标和里程碑的关键技术参数及指标制定依据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如何设计科惠及参与主体经济收益的交易体系、如何规划指引电能与碳交易平台交易体系关系、如何指引适用于充电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要求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充电补能平台负责人/博士 张宝强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向超介绍了无锡车网互动发展情况、无锡车网互动验证基地建设情况和车网互动管理模式探索。无锡供电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打造车网互动综合示范项目,协调行业共同推进车网互动技术攻关,配合标准机构建立完善车网互动标准体系,持续优化车网互动配套机制,并强化与行业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 李向超

邵浙海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首先对各技术领域工作成果进行了肯定,各技术领域积极吸取与会专家提出的合理建议,并建议对个别关键目标值问题需求召集相关参编单位及领域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充电专题组将继续广泛听取行业建议,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尽快完成路线图3.0充电专题书稿编制工作。

会后,与会专家们一同参观了国网无锡车网互动示范中心,针对“车网互动场站建设方案、运营模式、实践情况”等进行现场交流。

 

 

 

 

(0)

首页 联盟介绍成员单位技术委员会重点工作最新动态共享数据库联系我们横幅广告位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13022631号-3
地址:北京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四层 邮编: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