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单位登录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官网
所在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联盟动态

SAECCE 2025飞行汽车技术创新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3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0月21-24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汽车创新技术展(AITX)在中国重庆·科学会堂成功举办。为期四天的活动,共举行了142场会议,86场论文海报展示活动,举办了25000㎡的汽车创新技术展(AITX),超220家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参展,全面展示了在整车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共性技术、整车集成及性能技术、智能制造及装备技术领域的学术前沿与技术创新。本届年会会议规模、嘉宾层级、国际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现场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千余家单位机构的10802名代表到场参会观展。

 

大会期间,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协办的飞行汽车技术创新论坛于10月23日成功召开。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担任会议主席。

 

————平台集成与标准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秘书长王伟达担任联合会议主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杨茉莉担任学术联络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曲婧瑶担任主持嘉宾。

曲婧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王伟达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秘书长

王伟达教授做题为“飞行汽车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的报告。报告梳理了飞行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发展趋势和未来场景进行了预测,对于关键技术领域与技术需求进行了系统论述,为飞行汽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未来方向与趋势,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李丹  中国一汽飞行汽车项目负责人、旗翼科技公司CEO

李丹CEO做题为“飞行汽车——让出行更美妙”的报告。他表示当前国家高度关注低空经济,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及形成万亿级产业,赋能民生与公共服务能力并且有助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但目前还面临标准法规体系与空域管理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核心零部件存在卡脖子风险等。他从飞行汽车构型、造型方面论述了技术发展趋势,并全面阐述了汽车产业与飞行汽车在技术、产业链、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对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了重要分享。

 

曹宸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研究院讲师

曹宸恺博士做题为“赋能低空复杂场景:eVTOL旋翼气动与噪声设计关键技术”的报告。从国家战略、低空经济定义及载体、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低空经济发展概述,进而分析了eVTOL主流构型及应用场景,深入探讨了旋翼气动问题与控制的关键技术、气动噪声机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最后剖析了eVTOL气动和噪声技术的未来挑战。

 

程健康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技术总监

飞行汽车作为航空与汽车的交叉融合领域,尚无标准体系支撑。程健康总监做题为“面向低空发展需求的飞行汽车标准体系架构研究”的报告。针对飞行汽车产业领域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电动化技术快速应用的现状,结合标准化需求,提出了飞行汽车标准体系架构,为构建飞行汽车标准体系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和基础支撑。他表示飞行汽车标准体系非常迫切和必要,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侯宇辉  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咨询培训技术部

吴丹丹  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咨询培训技术部

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咨询培训技术部做题为“汽车供应商破局eVOTL机载软件适航”的报告。表示eVTOL机载软件适航审定是飞行汽车落地的核心门槛,其核心矛盾在于软件复杂度与高安全等级的适配。通过解读DO-178C与ISO26262标准的差异和最大化的复用,优化适航鉴定路径、强化工具链支撑,可有效解决适航鉴定的技术瓶颈。

 

邹铁方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邹铁方教授做题为“用户接受度驱动的飞行汽车结构安全价值重估”的报告。他表示用户接受度是结构安全的关键标尺,用户对飞行汽车安全的感知直接影响市场潜力,重新评估结构设计需考虑将用户接受度作为衡量标准之一。他强调卓越安全性能可撬动市场信任,提升结构安全性能显著增强用户信心,呼吁行业定义“用户可感知的安全”新标准,并将其纳入产品定义与标准体系,为技术创新注入人性化价值。通过用户导向的安全设计,飞行汽车行业将迎来技术突破与市场认可的双重飞跃。

 

马捷飞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博士

马捷飞博士做题为“考虑涡流风险的飞行汽车轨迹规划方法研究”的报告。团队研究建立了涡流风险膨胀地图,提出一种考虑效率、安全性与平滑性约束的局部轨迹规划方法,结果表明,在线状障碍、树状障碍及混合障碍场景下,提出的考虑涡流风险的轨迹规划方法能够规划一条兼顾路径距离、动力学可达性和安全性的轨迹,并展示了团队成果。

 

————空中交通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世春教授担任联合会议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飞担任学术联络人。

陈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李亚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李亚伦副教授做题为“电动航空用动力电池智能管控技术”的报告。飞行汽车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关键载体,其动力电池系统面临全场景、全生命周期“零起火、零自燃”的极高安全要求。针对这一挑战,团队提出了三大技术路径:融合在线EIS的电池管理、端云融合的长时安全预警和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可有效抑制电池起火,提升了整机安全性,相关技术已推广至华为、北汽新能源、国轩高科等企业。

 

茅俊杰  四川双龙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双龙低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茅俊杰董事长做题为“基于飞行器性能的城市空中交通体系”的报告。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无人机与有人机混合运行成为常态,传统民航“人指挥人”的空管模式已难以应对高密度、高动态的低空飞行需求。针对当前无人驾驶航空器与传统空管体系的融合难题,双龙公司提出了以“平台指挥平台”为核心的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平台调度机制,实现从“管理逻辑”向“服务逻辑”的跨越,支持数千架飞行器同时在线运行,已完成超百万架次飞行验证。

赵翰韬  天翎科航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赵翰韬首席技术官做题为“倾转涵道翼eVTOL的工程实践”的报告。eVTOL的开发不仅是技术集成,更是运行场景的设计、优化与验证过程。团队提出以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为核心的系统性开发路径,将顶层目标解构为以“每公里每座运行成本”为核心指标的优化问题,综合考量气动、结构、推进、能源等多学科耦合因素,实现从概念到验证的系统性推进,为解决飞行汽车在性能、成本与安全性之间的复杂权衡提供了新思路。

 

华旸  新兴际华(北京)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智能化中心专业总师

华旸总师做题为“大载荷无人机高压电气架构与动力系统的协同匹配设计”的报告。当前大载荷无人机在消防灭火、重型运输、协同吊运等场景中的作用日益关键,然而传统低压系统难以满足高功率需求,电气架构高压化成为必然趋势。团队提出以800V高压平台与油电混合动力为核心的技术路径,通过引入十二旋翼分布式冗余与多电源并联备份,提升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该架构已应用于X800系留无人机,具备800kg最大起飞重量与8小时持续作业能力,相关高压电气与动力系统匹配经验也可直接迁移至eVTOL研发。

 

屠强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屠强做题为“低空飞行器智能化与网联化探讨”的报告。目前低空运行模式正处于由单体智能向网联化群体智能演进的关键阶段,然而eVTOL智能化水平仍处于2~3级自动化阶段,需较多人工干预或监控,迫切需要构建“端-网-云”低空智能网联体系,通过低空通信网、导航网、感知网、气象网、算力网和运营网的“六网”协同,实现全域覆盖、多链融合与跨域互联,为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提供坚实保障。

 

————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副秘书长薛傅龙担任主持嘉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赵迁担任学术联络人。

薛傅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副秘书长

薛傅龙副秘书长做题为“飞行汽车新能源涡电动力技术研究”的报告。他指出,飞行汽车发展的中国式路径为航空标准+汽车产业链,核心在于实现从“车规级”的制造效率与成本控制,向“航规级”的安全与可靠性攀登。涡轮电动力是飞行汽车的主导动力系统,涡轮电动力总成融合涡轮发电和电推进,构成纯电、混电、氢电动力三大新能源技术的共性基座。清华大学特种动力团队聚焦涡轮电动力技术,通过航空与车用动力的跨界创新,探索低空动力与飞行汽车发展的“中国式路径”。

 

周莉莎  安徽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

周莉莎CEO做题为“安全高比能航空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报告。她表示,交通电动化时代,高比能、高安全是动力电池的长期发展方向,面向未来,从电池结构创新发展到材料体系创新是必然趋势,锂金属电池体系是高比能动力电池的最优技术路线。需要聚焦金属锂负极关键问题,提高综合性能,加速产业化应用。盟维科技通过核心自研技术解决产品应用安全性及金属锂副反应消耗问题,通过核心自研生产&检测设备解决锂金属电池生产工艺难点,从而实现锂金属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王又珑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密度电磁动力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王又珑研究员做题为“高速涡轮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与低空应用”的报告。他指出,现有电池技术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尚不能支撑电动力低空飞行器实现长航程、大载荷飞行,由涡轮发动机同轴直驱高速永磁电机和碳化硅高频控制器构成高速涡轮发电系统,与动力电池联合实现油电混合电推进,可显著提高飞行器的航时、航程和有效载荷。重点介绍了高速涡轮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高速永磁电机技术、高频电机控制器技术、电机系统航空环境适应性与测试技术、涡电系统稳定控制技术、涡电系统结构集成技术、涡电系统热管理技术。

 

张磊  北京玮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张磊首席技术官做题为“用于消防灭火的特种涵道风扇飞行汽车气动问题研究”的报告。玮航科技推出了8涵道风扇主战灭火无人机,电动涵道风扇推进技术在安全、推力、效率、噪声等方面有显性的技术优势,但对于用于主升力单元的涵道风扇在悬停抗风和低速前行阶段存在阻力突增的技术难点,仿真分析了单元级和平台别气动性能,指出涵道风扇阻力突增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攻角下涵道唇口表面迎风侧和背风侧压差形成的气动力,而气动力形成的本质在于侧风经涵道风扇后发生方向转变而引发的喷气反作用力。

 

此次面向飞行汽车创新技术的交流论坛成效显著,演讲嘉宾就飞行汽车的平台集成与标准体系、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空中交通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享。此次会议对于飞行汽车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充分探讨和辨析,有助于促进中国飞行汽车产业的快速迭代和落地应用。

 

 

(0)

首页 联盟介绍成员单位技术委员会重点工作最新动态共享数据库联系我们横幅广告位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13022631号-3
地址:北京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四层 邮编: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