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日,在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2025)期间,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电基础设施与智慧能源协同工作组(以下简称充电工作组)年度会议及热点问题研讨会在重庆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主要为了发挥工作组专家团队技术洞悉能力的丰富资源和有利条件,提升工作成效,集中破解充电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标准壁垒与运营难题,更好支撑联盟2026年充电领域相关工作。充电工作组2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充电工作组专委会主任邵浙海主持。

邵浙海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电设施与智慧能源协同技术工作组主任主持会议
邵浙海首先介绍了与会专家,接着,他指出借助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召开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电设施组工作组会议,目的是面向低碳化、智能化、双向化变革,加强工作推动,识别关键技术创新需求,促进车能互动与车网互动产业技术发展;最后,他希望与会专家对于今天讨论的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2026年工作组工作做好支撑作用。

胡进永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研究员
胡进永向充电工作组汇报了“充电工作组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首先,他向与会专家委员介绍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联盟在共性技术课题研究、产业技术报告、团体标准、科技成果评价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接着,他详细介绍了充电工作组近几年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编及评估、科研咨询项目、团体标准、充电前沿技术报告、充电热点难点技术研讨会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最后,他介绍了充电工作组2026年工作方向及计划,并引出重点工作研讨方向。

彭鹏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副总裁
彭鹏以“兆瓦超充网络建设及解决方案”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随着重卡电动化的爆发式增长,将加速构建交能融合型充电基础设施,而现有充电设施存在诸多缺陷,制约重卡电动化可持续发展,需要研发高质量的兆瓦超充设施。他指出华为全液冷兆瓦超充已攻克大功率充电和散热双重技术挑战,可有效解决产业堵点,愿与整车企业及充电设施企业共同推动补能网络普及。他建议国家及行业支持兆瓦级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与项目示范、加快建立兆瓦级大功率充电标准体系、加大重卡电动化政策支持等。

邵长宏
北汽福田汽车新能源汽车副总工程师
邵长宏以“车-桩-网信息融合支撑车网安全高效互动”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实现车桩、车网、场站与网融合,需建立车桩信息融合技术体系,实现充电便利性、充放电过程的多层安全防护,需构建车辆与电网信息交互平台,预测性负荷调度,避免潮汐效应,需建立场站与电网交易平台,实现削峰填谷等能源聚合交易。他建议应加快车-桩-网信息跨域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充电引导、有序充电控制技术(电网潮流控制技术)、充电放电控制策略(含车端、充电平台端)、动力电池寿命及关键技术 (动力电池寿命)、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张伟
国际铜业协会项目高级主任
张伟以“铜在高质量充电设施中的必要性:基于安全、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他指出构建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安全性是基本要素,而电气安全和可靠性是充电系统安全的焦点,供配电线路的设计与安装是被充电领域忽视的问题,导体的电气连接性能从本质上决定了系统安全水平。接着,他认为根据电接触理论,用铜连接的装置比铝更安全、更可靠,不管是基于铜缆的充电站的经济价值,还是铜缆解决方案的社会价值,均表明使用铜缆是最佳选择;最后,他倡议充电站和充电设施企业在线缆的选择上,优先使用铜缆。

薛高飞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讯部件产品总监
薛高飞以“车载充电接口及先进通讯协议推广的建议”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他介绍了国内外车载充电接口情况,各接口充电通讯协议不同,如果充电功能升级的话,整车企业将产生更高的改造成本;接着,他指出虽然新的充电通讯协议相继发布,但因信息安全挑战大,充电标准不完善、解决方案不统一等因素,再加上国内外针对充电标准及其信息安全均提出了强制准入技术要求,导致无法做到统一;最后,他提出了智能安全充电车座,即把充电枪座、协议实现、信息安全内嵌、安全诊断等有机融合,使整车布置精简化,并建议整车企业和充电企业联合开发试点,推动充电解决方案归一化。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对车能互动与充电基础设施如何支撑产业发展,如何满足充电细分领域前瞻技术、关键技术需求,如何解决车能互动技术体系构建的难点环节与关键障碍、如何提升充电站电气安全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激烈研讨。
邵浙海在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对车能互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建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标准体系健全、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建议,具有前瞻性,可梳理形成共识,指导工作组2026年度重点工作规划。未来数年,新技术替代将推动充电设施行业技术加速迭代变革,因此,充电设施技术体系也将面临大规模的升级重构,在此态势下,工作组需要主动而为,推动与纵向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车能互动技术体系深化构造,识别关键技术创新需求,把准行业发展脉络,从中确立专委会的工作重心,同时,发挥好车企、桩企、能源企业的协同优势,有所为的侧重,选择工作重点方向;工作组将在2026年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发挥工作组桥梁和平台在创新技术推动与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会后,与会专家一同参观了重庆清安零碳产业园。重庆清安能源有限公司CEO冯守旺、谢欣桐等,为参观的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清安零碳产业园详细情况,并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
作者 | 胡进永
审核 | 刘国芳
编辑 | 国兆猛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13022631号-3
地址:北京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四层 邮编: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