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上午,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IEEE PES(中国)车网互动技术分委会联合举办的“车能互动与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发展”技术专题分会成功召开。作为2025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2025)重要专题分会之一,此次会议主要聚焦充换电行业共同关注问题与焦点,从前瞻视角深入探索未来车能路网协同场景的关键技术演进,洞悉新技术新模式对低碳化与智能化发展蕴含的深刻影响力与推动作用。本次专题论坛邀请研究机构及企业等相关学者、专家,就如何健全双向互动体系,如何提升参与V2G的电池寿命,如何规模化推进V2G技术路径,如何实现车能路网跨域协同高效融通等展开分享。
会议主席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电设施与智慧能源协同技术工作组主任邵浙海担任,联合会议主席由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车用能源系统及控制技术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王丽芳和东南大学二级教授、常务副院长黄学良担任,整场会议由三位主席联合主持。

邵浙海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电设施与智慧能源协同技术工作组主任
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会议
邵浙海指出自2015年之后,我国迎来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期,时至今天,充电焦虑问题已成为过去时,产业进入双碳引领的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高质量跃升新一轮发展阶段。充放电双向化,成为车能互动与车网互动的核心特征与强劲动力,基础设施基础结构将由单向补能转变为向双向化的结构,车能互动与车网互动应用体系架构与服务功能将发生质的跃变。与此同时,一系列高效自动化充放电技术、光储充换氢多能互补和交通能源综合服务场景,在不远的将来将孕育而生,并快速延伸普及,产业技术将深度融合,为双碳经济开启新能源汽车独有的能源属性全新发展时代,并撬动未来数万亿级能碳服务市场。

王丽芳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车用能源系统及控制技术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王丽芳以“电动汽车自动充电与极速补能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她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充电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传导式插拔式充电,向自动充电发展;接着,她详细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的自动充电分类方式,发展现状,典型应用场景,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自动充电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最后,她指出自动充电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需结合智能汽车发展,加快关键技术研发进度,才能推动其规模化商用。

黄学良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黄学良以“微电网场景下车网互动建模与互动策略”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详细介绍了团队在车网互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他认为微电网下的车网互动是V2G发挥效能的重要场景。通过聚合区域内电动汽车,实现与本地分布式能源的精准协同,能有效解决配电网阻塞、电压越限等问题,在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的同时,为电网提供灵活的调峰调频服务,是连接分布式能源与用户侧资源的重要桥梁;二是相较于资源分散、依赖通信的虚拟电厂,以及侧重全局安全的配电网互动,微电网以其地域集中、自治性强的特点,能够实现并网/离网灵活切换,在运行可靠性和本地能效优化方面具一定优势,是可控、高效的车网互动实现场景;三是构建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多维度模型与高精度负荷预测方法,提出了调度潜力评估框架,并建立了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多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形成了从行为分析到优化调度的完整过程,可以为微电网车网互动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策略支撑。

张宝强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平台总监
张宝强以“双碳趋势下车网互动能碳核算体系与标准协同探索”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他指出车网互动是交通-能源融合的核心抓手,潜力巨大,但依赖标准化支撑;接着,他指出能碳核算是释放绿色价值的关键,其规范化需与标准体系深度协同,而当前主要矛盾在于标准碎片化、核算方法不一、跨领域协同不足;最后,他呼吁政府、行业、企业需三方联动,以标准-核算一体化为突破口,共同构建车能融合的绿色生态。

韩雪冰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
韩雪冰以“车能互动情景下主动与智能安全防御技术发展趋势”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他指出将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电网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同时将交通、新能源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融为一体,可有效解决建筑能耗高、电动汽车管控难、新能源波动大等问题,存在重大机遇;接着,他重点介绍了车网互动V2G与房-车-网融合互动系统架构,对于在系统安全设计、电池安全管理、高压安全管理、光伏安全管理等核心安全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详细的应对方案;最后,他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可通过能源材料、能源装置、能源系统三个层面,推动新能源智能化发展。

魏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
魏一凡以“面向碳中和的电动汽车车网互动技术潜力与路径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他指出车网互动(V2G)是大规模、分布式、低成本储能的最佳选择,详细介绍了国家及地方在大力支持车网互动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分享了国内车网互动典型场景示范情况;接着,他从电动汽车系统效益与机制设计、动态工况下电池衰减机制与模型、车网互动工况下电池成本效益优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车网互动系统效益测算方法;最后,他提出了车网互动发展路径的设计方法。

傅晶
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事业部副总监
傅晶以“车能互动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技术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她指出车能互动的应用场景应围绕人、车、桩、云、能源、资金的关系构成,在车桩网云跨域互联互通情景下,充换电设施与配电网、微电网互动需求日渐显现;接着,她认为统一的数据模型是信息交换的基础,跨域互联互通应用,需要建立车桩云网一体化安全通信底座;最后,她指出“车-桩-云-网-能”数字化生态的关键解决技术需多产业协同,共同推进生态融合与科技创新。
正如诸位行业专家所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加速发展,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正大力推动车网互动发展。此次技术论坛,演讲嘉宾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针对车网互动目前在技术、标准、安全、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应对措施,可有效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发展进程。
作者 | 胡进永
审核 | 刘国芳
编辑 | 国兆猛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13022631号-3
地址:北京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四层 邮编: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