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立克”)和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属”)承办的新能源汽车软磁器件新产品新技术研讨会在惠州成功举办。可立克总经理顾继业、中信金属铌产品业务部副总经理王文军、巴西矿冶公司(CBMM)纳米晶技术负责人Mariana Oliveir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学会”)科技创新部项目总监赵迁,以及来自整车、电机控制器、OBC、充电桩、软磁器件、软磁材料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合影
首先由中汽学会科技创新部项目总监赵迁、可立克总经理顾继业、中信金属首席科学家郭爱民分别致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部项目总监赵迁致辞
赵迁指出,软磁材料与器件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能效、安全性与可靠性,高性能电驱系统和兆瓦级超充对软磁器件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软磁材料和器件技术的创新突破显得至关重要,本次研讨会聚焦EMC仿真测试技术、电路拓扑与控制算法的优化、磁集成技术的深化、固态变压器的前景以及纳米晶器件的应用等核心议题。中汽学会和联盟从多方面为企业和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助力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继业致辞
顾继业指出,作为国内第一家以磁性元件的上市企业,可立克深耕磁性元件及电源产品超过三十年,始终以技术研发为核心驱动力。用持续的技术突破响应行业发展需求,在汽车领域占据了较大的磁件市场份额。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汽车行业的顶尖智慧与前沿经验,必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动能。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爱民致辞(视频)
郭爱民指出,纳米晶材料开发和应用是中信金属长期以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为用户提供的纳米晶专用铌铁合金确保了纳米晶产品质量的稳定。接下来中信金属将继续为企业、下游用户、研究机构及学会协会搭好技术合作平台,构建“产学研用”产业链联盟,依托中信集团的综合行业背景、资源以及整体影响力,助力纳米晶材料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更好应用。
随后湖南中车时代电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刘伟良、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控制器开发平台总工夏正鹏、东风汽车公司研发总院主管郭军朝、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电磁兼容部部件电磁兼容室主任王云、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电力驱动业务部磁组技术负责人袁文琦、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模块开发部经理种马刚6位嘉宾发表演讲。
湖南中车时代电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刘伟良
刘伟良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发展趋势》为题发表演讲,整车技术迭代需求推动对电驱动系统技术快速发展,往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压化、高安全可靠、高品质及低成本方向迭代,重点从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方面阐述了电机、电控和齿轮传动的技术发展脉络。
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控制器开发平台总工夏正鹏
夏正鹏以《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技术基础与材料特性》为题发表演讲,随着多核MCU算力提升和整车功能增加,多合一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但多合一集成带来电磁兼容性、NVH、售后维护成本高等挑战。下一代多合一控制器发展趋势包括高性能、高集成、低成本、轻量化、小型化,4.0阶段的域集成智能控制器将基于中央计算架构,算力更集中、汽车完全实现智能化、电动化。
东风汽车公司研发总院主管郭军朝
郭军朝以《电驱系统传导和辐射发射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题发表演讲,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上的重要的电磁干扰源,电驱系统的高速化、轻量化、多合一集成化给系统的传导发射、辐射发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传导发射、辐射发射整改降噪过程中,磁性器件的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需要深度理解无源器件共模电感、差模电感、磁珠等的电磁特性。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电磁兼容部部件电磁兼容室主任王云
王云以《先进电驱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评价》为题发表演讲,首先介绍了电驱系统EMC标准动态,法规项目新增了GB/T 18488-2024电磁兼容部分。然后分享了先进的EMC测试技术,包括EMC数字化技术、基于消费者驾车场景的电驱动态工况EMC测试、面向整车一致性的电驱加载EMC测试等。并开展高品质动力系统认证,考察动力性能、能效性能、动力安全、电磁指数、噪声品质和可靠性。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电力驱动业务部磁组技术负责人袁文琦
袁文琦以《磁集成技术在车载OBC中的研究与应用》为题发表演讲,OBC磁元件种类包括滤波器、电感和变压器。更高的产品竞争力关注点为产品功率密度和成本,功率磁件的小型化和低成本非常关键,而磁集成技术是功率磁件小型化和低成本开发的重要手段。磁集成分为多路解耦集成和多路耦合集成,磁集成磁件应用的挑战包括车载磁芯材料选型、散热问题和磁芯开裂问题。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模块开发部经理种马刚
种马刚以《磁性器件在充电模块中的应用》为题发表演讲,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占系统总成本的50%,发展趋势为大功率、高效率、低成本。磁性器件是充电模块电能转换的核心载体和影响其技术发展的关键零部件,其成本占比达25%,发展趋势为结合功率拓扑的演进,通过深度磁集成化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并推广使用新磁芯材质,从而助力充电模块向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14日下午,清华大学电机系副研究员崔彬、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正国、巴西矿冶公司(CBMM)纳米晶技术负责人Mariana Oliveira、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卢志超、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晶业务负责人李立军5位嘉宾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研究员崔彬
崔彬以《大容量固态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为题发表演讲,固态变压器是一种含有电力电子变换器和高频隔离变压器,实现电压变换、功率传输和电气隔离的变电装置,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重量低、噪声小、控制灵活及电气隔离等诸多优点,并介绍了其在直流变压器、中高频隔离变压器、数据中心、新能源和储能上的应用和关键技术。
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正国
周正国以《磁集成技术:核心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为题发表演讲,磁集成技术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效率、更优的性能和更低的系统成本,它是现代电源技术向小型化、高效化、高可靠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磁集成也带来了设计复杂、灵活性差、潜在的相互干扰等挑战。并介绍了差共模集成电感、双路交错工作Boost电感集成、三相电感集成、LLC主变+谐振电感集成、DAB主变+谐振电感集成、三相DAB主变+谐振电感集成、三相LLC主变+谐振电感集成等工程实践。
巴西矿冶公司(CBMM)纳米晶技术负责人Mariana Oliveira
Mariana Oliveira以《纳米晶在电力电子元件中的应用》为题发表演讲,纳米晶材料作为一种电力电子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在OBC、DCDC、电机控制器、充电桩上。用在EMI滤波器上,纳米晶与铁氧体相比具有高磁导率、高饱和磁通密度、在宽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磁导率等优良特性;用在功率变压器上,与铁氧体相比可显著降低磁性材料用量;纳米晶磁环还可用于保护电机轴承并消除电磁干扰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卢志超
卢志超以《纳米晶软磁合金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为题发表演讲,第三代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快速发展对软磁材料与器件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纳米晶软磁合金在高频应用场合具有突出优势。通过磁场热处理和成分调整可以调控纳米晶合金(磁芯)的磁导率,开发了一种卷对卷焦耳纳米晶化处理技术(RTRJS)可以将磁导率在60-30000之间任意定制,保持了纳米晶固有优势同时,扩大了应用空间。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晶业务负责人李立军
李立军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用高频高性能纳米晶极薄带开发及应用》为题发表演讲,极薄纳米晶合金带材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100kHz条件下,10-12μm带材较14-16μm带材的磁导率由40000提高导60000;40kHz、600mT条件下,10-12μm带材较14-16μm带材损耗降低15%以上。除了新能源汽车,还介绍了极薄纳米晶合金带材在家电中央空调、风电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等的应用案例。
作者 | 赵 迁
审核 | 刘国芳
编辑 | 国兆猛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13022631号-3
地址:北京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四层 邮编: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