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智能底盘操作系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专家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主办,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承办。来自高校、行业机构、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软件企业、芯片企业等4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智能底盘与车用操作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研判智能底盘操作系统参考架构及关键影响因素。会议由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副主任委员、国汽智控技术委员会主任尚进主持。
国汽智控技术委员会主任 尚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动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刘国芳,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和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黄钧为会议致辞。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 刘国芳
刘国芳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向参与白皮书编制及研讨的专家表示感谢。她指出,汽车电动化规模持续增长和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为智能底盘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智能底盘工作组和智能底盘分会,围绕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共性技术研究、标准建设及行业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智能底盘操作系统是底盘和软件的跨领域融合技术,对智能底盘域融合及跨域融合,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底盘分会和基础软件分会应结合双方资源,以白皮书为基础,在团体标准、跨领域技术交流分享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底盘及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落地,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及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张衡副院长表示,智能底盘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是传统底盘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是连接汽车部件的桥梁,也对提升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操控性至关重要。白皮书构建了面向底盘域控、中央计算以及车云一体三级智能计算架构的广义智能底盘操作系统总体框架。在这一架构之下,能够实现智能底盘横纵垂应用的高效集成、定制化开发以及智能化扩展,并且在未来有望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操作系统进行跨域融合,从而实现整车统一的操作系统。希望通过白皮书的编制及研讨,产业链各企业专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智能底盘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为后续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规划以及技术规划提供有效的破题思路。
紫光同芯高级副总裁 黄钧
紫光同芯高级副总裁黄钧代表承办单位欢迎与会专家的莅临,并表示紫光同芯作为新紫光集团汽车电子与智能芯片板块的核心企业,凭借20多年来在安全芯片领域的积累,不断深入拓展汽车电子市场,打造了汽车控制芯片、汽车安全芯片、功率器件等系列汽车芯产品,形成了以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为基础,逐步覆盖周边配套产品的业务布局,推出的国内首款通过ASIL D产品认证的ARM Cortex-R52+内核MCU芯片,获得众多Tier1和主机厂的认可。他强调,当前,汽车电子架构正经历变革,智能底盘是引领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操作系统和域控芯片将在底盘智能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白皮书》的研究恰逢其时,紫光同芯期待发挥自身领域优势,与产业同仁共同努力,继续为智能底盘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落地贡献“芯力量”,助力中国智能汽车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引导发言环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主任委员张俊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文杰,奇瑞汽车底盘控制部主任工程师祁林星,合众汽车产品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吕建波以及紫光同芯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斌为白皮书研讨做引导发言。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主任委员 张俊智
张俊智教授分享了智能底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之一,攻克底盘技术是国家战略需求。智能底盘工作组和智能底盘分会联合清华大学以及各整车、零部件企业力量,承接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智能线控底盘平台项目,研制并发布《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就智能底盘2025及2030年发展目标达成行业共识,给出2025年智能底盘牵引技术平台定义,并启动面向2030年的智能底盘技术与指标体系重构工作,在EMB标准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底盘与动力的深度协同,促进底盘控制的飞跃发展,构建正常、故障、容错等状态的时序协同与统一切换控制体系至关重要,极限运动控制、二次运动规划等是底盘控制体系的增量创新功能。底盘与自动驾驶深度融合为行业带来挑战,端到端技术的发展将对智能底盘以及操作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下一步,行业将持续识别智能底盘与智能驾驶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结合专家研讨与企业实践,持续推动智能底盘自主可控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 张文杰
张文杰秘书长针对国产自主车用操作系统以及白皮书阶段性成果进行介绍。当前,国产操作系统创新架构由1.0迭代至2.0,具备双解耦、跨域共用等技术特征的车载计算平台参考架构已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并在智驾领域逐步推广落地,为推动各域操作系统融合形成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参考架构持续向车端领域拓展细化。目前,底盘正面临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赋能的迫切需求,线控技术、集中控制、滑板底盘、SOA、AI及云计算架构等推动底盘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底盘操作系统需要更广泛的定义支撑智能底盘与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向融合演进,同时也需要创新架构为智能底盘软硬件技术协同发展及产业分工提供参考和指引。在产业链各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白皮书基于智能底盘发展趋势,结合芯片技术,提出面向集中电子电气架构及中央集中控制趋势的智能底盘操作系统创新架构,具有分层解耦、异构融合、高实时和高安全以及软件定义等特点。下一步,编制组将广泛征集行业专家意见,修订完善白皮书内容,形成终稿并发布。

奇瑞汽车底盘控制部主任工程师 祁林星
奇瑞汽车底盘控制部主任工程师祁林星对智能底盘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分析,并提出在一体化控制发展趋势下,对智能底盘操作系统软硬件新需求的探讨。他表示,奇瑞汽车一直致力于智能底盘的开发工作,最新发布的云台智能底盘2.0包含EMB、SBW、AHS、RWS以及底盘域控四合一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整个底盘系统的一体化控制。一体化控制可以更好的实现集中化控制与管理,各系统间深度协同,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底盘一体化控制带来控制功能上移以及软件架构变化。针对变化,智能底盘操作系统需要具备分层可拓展解耦架构,面向服务高实时性、高安全、高精度等特点,并支撑高算力、高宽带的异构多芯硬件。

合众汽车产品研发中心总工程师 吕建波
合众汽车产品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吕健波从用户与机器人二个角度诠释底盘智能化的需求,并对滑板底盘的功能及软件架构进行思考。滑板底盘是能响应上层指令的超级执行器,同时也是带轮子且能被人或机器控制的机器人。我们需要用决策、安全、服从及保护等的顶层设计来指导其研发与开发, 以帮助实现各种整车智能。在软件架构方面,整车智能需要用虚拟驾驶系统和虚拟副驾驶系统来完成。虚拟驾驶系统负责实现 L3 以上高阶自动驾驶功能,而虚拟副驾驶系统作为汽车的小脑,支持来之虚拟驾驶系统的高级指令,管理、控制及协同滑板底盘的各个子系统,同时也会包括部分辅助驾驶功能,以实现整车的最终安全保底。Rust语言凭借其在安全方面的优势将更广泛的用于汽车领域。滑板底盘正推动传统底盘进入“新底盘”时代,其特点就是对多个机电系统集成与优化,将与整车相关的运动、动力、能量等功能集中到一个超大系统中来考虑,打造汽车“小脑”实现软件定义底盘,达到底盘全方位自适应,全局全维协同,为整车智能化赋能。

紫光同芯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 杨斌
紫光同芯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斌介绍了智能底盘的发展趋势及紫光同芯在底盘控制芯片方面的布局和解决方案。他表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中央集中式演进,对主控芯片如MCU的安全性、实时性及算力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经过国产芯片厂商的不懈努力,车身及座舱芯片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但动力底盘高端控制芯片由于起步晚、研发周期长、门槛高等原因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紫光同芯面向该领域,专门打造的系列R52+内核ASIL D MCU芯片,具备超大容量、超强外设、超多引脚,算力强劲,内核带锁步功能,支持实现虚拟化、多任务隔离;响应速度更快、性能更强、集成度更高,兼具高功能安全和高信息安全;具有丰富的软件生态、完整的工具链,较强的扩展和兼容性,可实现快速平台化开发和软件迁移,全面满足新能源车的动力、底盘、车身、电池管理、整车控制等场景,已导入多家Tier1和主机厂开发测试。除汽车控制芯片外,紫光同芯也布局了小算力智能执行器、功率器件、智能高边开关、数字钥匙、T-BOX等解决方案,致力于瞄准全车五大域,不断完善产品矩阵,积极携手产业上下游伙伴,推进汽车底盘智能化进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国汽智控尚进博士表示,在线控技术、滑板底盘、二次运动规划、虚拟副驾驶系统等底盘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白皮书针对软件如何为整车及底盘智能化赋能,如何实现软硬件解耦,提升底盘功能开发效率等展开研究,提出面向未来5-10年的软件参考架构,包含智能底盘分层解耦的软件架构及功能模块,为企业不同阶段、不同架构的软件功能规划、部署与开发提供参考。
研讨环节,参会专家围绕智能底盘操作系统参考架构展开热烈讨论。专家就智能底盘操作系统分层解耦架构达成共识,并针对各功能模块内涵及定义、架构落地路径进行深入讨论。下一步将针对接口标准,架构的物理形态、数据闭环及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持续探索及迭代。
最后,张俊智教授、刘国芳副秘书长、张文杰秘书长针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首先,白皮书应参考先进企业技术及应用案例,结合芯片、动力及智驾与底盘融合,以及影响整车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等,研判智能底盘操作系统分阶段发展目标及路径,明确广义智能底盘操作系统参考架构定义范围;此外,白皮书应兼顾现状,面向未来,通过研讨、调研等方式凝聚产学研各领域专家观点,形成共识并持续迭代,为行业提供指引。下一步,编制组将梳理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白皮书内容,形成终稿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