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单位登录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官网
所在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联盟动态

中国汽车报专访 || 赵立金:打造政产学研金服一体化汽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16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当前,汽车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创新载体,各类新技术在汽车上加速迭代创新,为此,推动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就成为了汽车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为有效推动汽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月1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常州举办了“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会议期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就如何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金融支撑、资源优化配置为一体的汽车科技协同创新和交流平台,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汽车有可能会率先成为最佳的应用载体,这就需要产学研各界围绕汽车科技创新和高效的成果转化来做更多的推动工作,而打造集“政产学研金服”为一体的汽车科技协同创新和交流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赵立金

成效显著 同时问题凸显

“可以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上,还是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拥有不错的表现。”在赵立金看来,这些充分说明,通过企业多年来围绕新技术进行的开发,以及政府等各部门持续不断地投入,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转移的投入和积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汽车科技领域成果转化仍然存在转化难、成功率低、创新供给与企业需求错位等问题。赵立金告诉记者,汽车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确实一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创新资源比较分散,以及企业实际需求和创新研发的错配等问题,当然,这几年国家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建立了多个科技转化平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积极参与,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产业化难题凝练成科学问题,再交由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解决。“但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赵立金指出,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后发现,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搭建的平台,既可以充分了解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工作内容与方向,又能够充分了解到企业的实际研发需求,可以进行概念验证,同时还能引进一些进行孵化和转化的金融机构,从而形成合力,实现融合共创,更高效地推动汽车行业新项目进入到产业化和工程化应用的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筹备并举办了“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金融支撑、资源优化配置为一体的汽车科技协同创新和交流平台,旨在探索和建立创新转化产业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汽车强国建设。

了解需求 评价验证 推动落地

赵立金认为,对于当下的汽车产业来说,在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多方向的融合赋能,使得汽车可能会成为率先应用和最佳的载体,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和感知等。基于此,汽车未来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就更加需要产学研各界的协同创新,推动实现更高效的成果转化。

“事实上,我们从2020年就成立了汽车科技转化的专项工作组,2022年经过学会理事会批准,正式组建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工作委员会。”据赵立金介绍,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开展了很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包括走进高校、组织赛事等,终于在4月12日成功举办了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与汽车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将大家聚集在一起,搭建起了全行业如此大规模的合作交流平台。

赵立金指出,在学会所致力于打造的,集“政产学研金服”为一体的汽车科技协同创新和交流平台中,除了政府、产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等传统参与方,还加入了投资和金融机构,他们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平台的支撑,学会将一方面充分调研和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包括“卡脖子”等关键技术,随后通过找准一些创新团队、高校或研究机构,来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学会还将面向技术创新的一方,通过技术交流,对其进行评价和验证。已经接近产业化阶段的项目,还能直接为其提供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帮助,早日助力技术转化与落地。

以赛事为牵引 共育创新型团队

为推动我国汽车科技的创新应用,大会还同期举办了“2024汽车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事为牵引,挖掘高潜力创新团队,整合“政产学研用金服”等创新资源,贯通研发、孵化、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关键链条,共同培育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团队,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汽车强国建设。据悉,大会现场举办了2024汽车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大赛共征集132个创新项目,其中71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最具投资价值项目、最具成长潜力项目、最佳创业团队。

“我们发现,大赛是筛选科技转移项目、挖掘和培育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团队的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性模式。”赵立金表示,通过大赛,他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创新项目与团队,而且不仅仅局限在汽车行业。例如去年9月学会与清华大学的技术转移学院和车辆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就发现了与汽车直接相关领域以外的很多成果,例如计算机、电子信息、芯片、软件和材料等,而这些创新成果将来都可以应用到汽车上。

让赵立金印象深刻的是,本次大赛中各个赛道的参与项目都非常前沿,例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智能底盘、动力电池和管理控制等,智能网联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新型芯片和智能座舱等就更不用说了。“可以看到,每个创新团队都展现出了明显的高技术特征,团队人员的学历也都非常高,并且充分面向了汽车产业未来的技术需求。”赵立金指出,通过大赛这种新模式的探索,希望能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各方的资源集聚起来,共同发掘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项目,协同孵化、转化落地。

(0)

首页 联盟介绍成员单位技术委员会重点工作最新动态共享数据库联系我们横幅广告位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京ICP备13022631号-3
地址:北京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四层 邮编: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